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第十一週課程回應-中國禮儀之爭

聽完今日天主教與中國文化之衝突後,不知同學有沒有想法與同學分享討論。

第十二週課程提問

請同學事先下載閱讀當週講義,提問討論。謝謝。

第十週上課回應

11/19筆記

11/19 TA筆記

【小組報告-第四組:江文也之國際認同】

日本神田區的舊書店,日本對於知識的尊重,顯示在對於古書的保存和舊書攤的書本都非常高價位。現在那邊還有一些江文也的資料,文字和圖片皆有,可以讓人感受到當時的狀況,而還有很多資料也都還在前夫人信子手上。

江文也除了管絃樂作品,還有一些合唱曲
漁翁樂/ 江文也作曲
歌詞:漁翁樂陶然,駕小船,身上簑衣穿,手持釣魚竿,船頭站,捉魚在竹籃。金色鯉魚對對鮮,河內波浪蛟龍翻。兩岸垂楊柳,柳含煙,人唱夕陽殘。長街賣魚錢,沽一杯,美酒兒,好把魚來煎。夜晚宿在蘆葦邊,酒醉後,歌一曲,明月照滿船。嗯──,漁翁樂陶然。
解說:
這一首《漁翁樂》,同樣是江文也所作基於中國民謠風格的九首混聲合唱曲之一。 《漁翁樂》這樣的音樂主題,應該也是脫胎於中國古琴曲《醉漁唱晚》以及《漁樵問答》等曲目。前者描繪漁人泛舟江上,搖櫓蕩槳,陶醉於山水之間的情態;後者寄寓「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之漁樵一話而已」的微旨。一漁船、一壺酒,逍遙山水間,看盡古今興衰。陶然穿楊柳、宿蘆葦,高歌獨酌滿船清風明月。超世無爭、自得其樂的生活美學,灑然直通亙古實存的宇宙之心。
http://www.aancku.org.tw/chorus_YuWomg_YZJ.htm

【南明天主教】
從中外交流史的角度來看,幾乎讓中國成為天主教國家,有很多統治階層都信了天主教,也派了人去歐洲請求幫忙。16-17世紀天主教都有介入亞洲國家,1585年日本也出現「切支丹」(日本的christian)1613年也派特使到歐洲去。

而中國在明末時也曾請求天主教幫忙。當時的政治狀況,明末的情況非常複雜,很多人都想要掌握政權,尤其是當滿州人佔領北京後,就要開始編新的歷法,當時是請耶穌會的傳教士擔任編寫新歷法,這位傳教士就是湯若望,而他們都在宮廷裡面做事,也當上了一品的文官,成為西方人在中國帝國體制底下當官當最大的。

同一時期,有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在四川地區,也請了兩位耶穌會士,並封為天學國師,並承諾若統治中國,會讓天主教在中國建立教堂並自由傳教。另外李自成的政權叫大順政權,找了曾與湯若望在明末時幫忙編寫歷法的人,還有徐光啟的學生(徐光啟為天主教徒)韓霖(也信天主教),可見在大順政權底下也有天主教的蹤跡。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永歷皇帝底下也有天主教士,在明清政權轉變的時候,每個政權都可看到天主教的影子,但天主教沒有公開支持任何一個政權,因為不管之後哪個政權統治了中國,天主教都希望可以有一些傳教的力量。在梵蒂岡有保存一個明末隆武皇帝寫給傳教士畢安濟的詩,說明跟傳教士借澳門的軍隊。鄭芝龍先生也曾寫序詩給畢方濟,而鄭芝龍本身也有受洗,因為要與西方人建立關係。
而永曆皇帝的太子,王太后們也都受洗,但皇帝由於無法實行一夫一妻制無法受洗,在逃亡的過程中,必須至少要留下明代的血脈,所以有很多的妾。眼看傾頹在即的王太后和龐天壽遂決定私遣耶穌會士卜彌格使歐,隨行的只有一位奉教的游擊陳安德,在卜彌格所攜去的信中均有意地將尚未被冊立為東宮的慈炫稱作皇太子,期盼能獲得教皇、耶穌會總會長以及其它天主教國家的同情與幫忙。其皇太子教名「當定」原就是取君士坦丁大帝之名的諧音,耶穌會士期許他將來能效法該羅馬君王,大力支持天主教的發展。

天主教的傳教工作在永曆二年(1648)春達到高峰,當時帝在桂林,正為朝廷的存續艱苦掙扎,而奉教的司禮太監龐天壽則受命扈從王、馬兩太后以及已懷孕的王皇后僻居在大後方的南寧,面對徬徨灰暗的未來,被許多人認為有能力或管道引進西方先進火器的耶穌會士,很可能觸發內廷的某些遐想。在這種特殊的背景環境之下,瞿安德終於二年三月說服王、馬兩太后以及王皇后入教。1650年,南明永曆朝廷中的王皇太后和司禮太監龐天壽均曾以天主教徒的身份致書羅馬教皇與耶穌會總會長等人,希望教會能多派傳教士來華,這應是早期中國教友與歐洲教會之間進行直接聯絡的最重要文件之一,由耶穌會士卜彌格 (Michael Boym) 攜回歐洲的函件。

卜彌格帶著皇太后和龐天壽寫給羅馬教皇等教會領袖的私信,於1651年元旦自澳門登船赴歐。但此一任務曾否如其所稱獲得明廷的正式授權,卻遭到教會中人嚴重質疑。1655年12月,新上任的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終於接見他,但為避免得罪清廷,只與他進行應酬式的對話。當卜彌格捧著教皇、耶穌會總會長、葡王約翰四世以及法王路易十四的禮貌性覆信回返東方時,皇太后和龐天壽均已過世,永曆皇帝亦正奔逃入緬甸。無助的卜彌格輾轉從安南進入廣西,終在1659年8月因勞頓而死於邊境。
明末來華的耶穌會士卜彌格所繪的海南島圖上,見到一種特別的蟹,拉丁文說明指稱此蟹在1647年見於兩廣附近的中國海中,「蟹背有白十字架,兩旁有二旗,亦白色。蟹熟成紅色,架與旗仍不變其色」,並稱當時南明的永曆皇帝剛即位,而內廷中的兩宮太后、皇后和太子慈炫均於不久之後領洗入天主教,且是年明軍在桂林大敗清軍,奉教的司禮太監龐天壽,也在勇衛軍中起用十字架旗幟,這些都是此種十字紋蟹所顯示的天主恩寵。自然中竟然真有這種被稱作銹斑蟳的蟹。
卜彌格在科學史上有許多特出貢獻,他的《中國植物志》是歐人所發表的第一部介紹遠東和東南亞生物的著作,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胡椒、茯苓、枇杷、芭蕉、荔枝、松鼠、蚺蛇和綠毛龜等有趣的動植物,但中國特有的柿子樹,則被誤稱為柿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