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12/03課堂筆記

【老師講評—第十組報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傳說:古格王國」】
仍是期勉同學在做報告的同時,要能學會如何講故事。辛苦所找的內容,不要僅是資料的堆砌。因為大家花了不少時間,也看了很多資料,腦中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要能在十分鐘的時間裡,讓完全不清楚來龍去脈的其他同學,可以掌握情節和故事內容。這不容易,但希望同學能多花點心思去構思。

【古格王國】
今天古格王國的課題,將播放Discovery所拍攝製作的影片,在此之前,先說明其相關的時代背景。
在歐洲流傳東方有個古老的天主教王國,它的名字稱做「約翰長老國」(Prestor John),但沒有人知道它在哪裡?情況如何?因此當耶穌會士到達東方傳教時,也嘗試要去尋找這個王國。17世紀初期,西方探險家到達印度,其中包括商人和傳教士。早期傳教士來到東方,是以耶穌會教士為主導,而他們大都與上層階級接觸,認為上位者較容易影響下層民眾接受他們的信仰。
當時的印度由許多不同的王國組成,這裡並沒有天主教王國,較大的王國是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它是由成吉思汗的後裔帖木兒所建立,信仰伊斯蘭教。莫臥兒帝國對於宗教採取開放的態度,因此耶穌會教士有機會到莫臥兒皇宮,利用其科學的技術與能力討好皇帝。其中有位名為Andrade的耶蘇會士,有一次跟隨莫臥兒皇帝出巡,接近喜馬拉雅山時,聽說有一個商旅要翻越山嶺到另一個地方去,而他認為既然約翰長老國不在印度,或許有可能在另一個國度。因此,他脫隊化妝成商隊的一份子,隨著他們翻越喜馬拉雅山,來到這個位於山腳下的古格王國。
Andrade來到的古格王國,是一個信奉喇嘛教的地方,但是短短的數個月,竟然能使皇后受洗。Andrade因為尚未得到教會的允許,無法在此多做停留,但是他得到國王的應允,能夠回去多帶一些教士來宣教,因此他回到了印度,在第二年重返古格王國。
古格王國是個政教分離的政體,因此國王能夠允許耶穌會的存在,又因為國王的兄弟篤信喇嘛教,這一派不斷地挑戰國王的勢力。由於雙方存在一些矛盾,所以國王想要籍助外來的力量平衡或者壓制威脅者的勢力。結果卻使信仰喇嘛教的一方引入外來勢力,最後招致了古格王國的滅亡。

【播放影片--剪輯後之「消失的古格王朝」】
在西藏西部偏遠的角落,這位於6千公尺高,放眼望去是一片沙漠的地區,存在著一座神祕的帝國遺跡,這是一個曾經擁有700年歷史的「古格王朝」。
這個帝國建立於十世紀,由於位於古代通商道路的樞紐,曾經是繁榮興盛的地方,也是當時西藏佛教信仰的中心。1630年的一場戰爭,這個帝國突然消逝,而這場恐怖的戰役和發生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團,只剩下一些慘不忍睹的線索殘存在遺跡之中。
由於西藏王朝帝王信仰佛教,使得佛教盛行於西藏,直到公元九世紀,因內戰導致西藏王朝滅亡,佛教的影響也消失。其後150年,西藏進入了黑暗時期,直到古格王朝建立才重見光明。古格延續了西藏和西藏王朝的傳統,使佛教在古格王朝時代非常興盛,歷代帝王也都非常支持和篤信佛教,直到最後一位帝王覺達布。
古格位於東亞地區的樞紐,匯集了來自各地偉大的文明,自然地吸收了來自各地的藝術,還有知識傳統的精髓,是當時宗教、藝術和政治的綠洲。古格首都札布讓就位於絲路和其他商道交界處,商隊帶著黃金、羊毛、絲綢和香料經過這裡,更為王朝帶來大筆財富。古格王朝繁榮了數百年,就像是東方的佛羅倫斯,但是卻在1630年的盛世中突然結束。
古格王朝何以能在沙漠中生存數百年之久?答案就是他們在地下擁有一條巨大的輸水道,把20公里外薩特雷治河的珍貴水送往札布讓城。河水對這裡的人民影響很大,不但使乾枯的土地變得適合耕種,還能飼養牲畜,這樣便能吸引許多人遷移至此。因此,形成聚落,日常的商業交易也形成了,尤其在札布讓,匯集了各地的物資及商人來此交易。除了各種商業活動使得古格致富外,這裡也蘊藏豐富的金礦。
古格王朝沿著300公尺高的山壁建造,共雕鑿了幾百個洞穴,通道像血管一樣四通八達,另有滿佈的隧道和階梯,以及建於山頂上的皇宮。壁畫裡完全呈現了札布讓的社會階層,在城市結構的最底層住著步兵和農民,負責耕種和參與各種勞動建設,他們是王朝的基礎;往山上爬也是社會地位的提升,住在山腰是中產階級的商人和僧侶;在最頂端的是古格的社會菁英—皇族和皇室。整體而言,是個了不起的建築,至今都是西藏最大的建築結構之一。古格王朝位於中亞地區,在11和12世紀的全盛時期,其面積是英國的兩倍。
覺達布王朝在公元1630年滅亡,史料幾乎找不到,不過卻留有生活方式的証據—就是一幅幅美麗的古格壁畫。壁畫裡有做生意的方式、交通方式,還有交易等方式,所有古格的生活、文化、人民和社會,全都展現在壁畫裡。從各方面來看,古格人民都過著高水準的生活
世界第一部拍攝首都布札讓的紀錄片,是由195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探隊所拍攝。他們不但在洞穴中發現了盔甲、盾牌和好幾百枝箭,更在某些洞穴中看到了幾百具無頭屍體。而早在1933年便有義籍探險家朱塞比杜齊深入當地,拍攝了許多照片,從照片裡可以看出這裡曾經是個繁盛的區域,但不知其消失的過程為何?70多年後,兩位現代探險家西藏史學家嘉波才讓與美國考古學家約翰貝里札(John Bellezza)重回札布讓遺址,希望能解開這個古老的謎團。
他們一一過濾當地傳說,努力於口述歷史的建構,彌補了許多考古和史料記錄的空白,像是有謀反事件、皇族被刺殺等。1630年古格王朝陷入導致滅亡的慘烈戰役,可是戰事的起因卻沒人知道,其中有個傳說指向是因基督教傳教士進駐所引起。當時皇帝覺達布和擔任法王的弟弟兩人間有著嚴重的權力糾葛和信仰的衝突,這是否導致了大屠殺和王朝的毀滅?這個統治700年的古格王朝,在盛世裡何以一夕間突然滅亡,或許可從藏屍洞裡的一堆無頭遺骸中找到答案。
公元1630年,拉達克王國派出大軍欲佔領古格,其侵略動機為何?我們或可從古格王國的信仰中心---托林寺中尋得答案。托林寺是當地弘揚佛法的根據地,掌控西藏甚至是中亞地區的信仰,是當時最大的信仰中心,其在道德、學術和政治的影響力遠超過當時的任何機構,但這也對王朝造成無法想像的威脅。
托林寺屬於黃教下的葛魯巴教派,認為宗教領袖的地位高過君主。覺達布國王和他擔任黃教最高法王的弟弟,就處在這漸漸擴大的裂痕兩端,兄弟鬩牆的傳聞也越演越烈。世俗與信仰的拉鋸戰,在兩位耶穌會教士,另一種信仰的傳教士來到後,開始發生衝突。
1985年西安考古研究小組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古代的紙面具,可能是宗教儀式所使用。但更驚人的是,其背面是以古葡萄牙文寫成的聖經,這是早期耶穌會教士使用的。Andrade神父及其同伴從Goa的教會出發,想要找尋一個失落的基督教國度—香巴拉,可是他們卻發現了古格。據說當時國王和法王弟弟已是水火不容的地步,情況可能變得更糟。出乎Andrade的意料,國王不僅熱情歡迎,想瞭解他們的信仰,還允許他們在這裡傳教,甚至不可思議地還蓋了一間教堂。這舉動激怒了托林寺裡的佛教僧眾,他們認為國王行為已經背叛了佛教,而且侮辱了擔任最高法王的弟弟,並決定要對國王發動反抗行動。
為了報復,最高法王寫信給500公里外的拉達克王國尋求支持,這就是拉達克對古格發動入侵攻勢的原因,也因此永遠改寫了古格的歷史。學者推論在藏屍洞裡的無頭遺骸,應該就是皇室成員。因為古格最後被攻佔,覺達布國王交出王朝投降後,國王和臣子當場被斬首,而皇室女性一個個從城牆上被拋下去。國王的弟弟最高法王,據說他最後也死在拉達克軍的劍下,被他原本的盟友給背叛了。50年後,拉達克又被蒙古人及黃派的佛教徒聯手驅離,由精神領袖五世達賴喇嘛所領導,他們重新統治古格,直到這座城市完全衰敗為止。

【印度臥亞的天主教世界】
印度的臥亞(今譯果阿;Goa),它是葡萄牙到達東方的第一個據點,相當於是帝國在亞洲的首府。目前Goa分為新、舊兩城,新城地區的教堂大多為近代所興建,而舊城到處可見數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因而此城名列首批的世界文化遺產。在這個亞洲的土地裡,處處有著歐洲文化的痕跡,瀰漫著東西文化的交融,無論是飲食、生活、建築還是宗教…。
來到印度後,才發現在台灣受教育下的我們,世界觀是如此的狹隘!原本自認為走過了世界許多地方,也在一些國家任教過,以為自己已具有很強的世界觀,殊不知對於同在亞洲的印度及其文化的瞭解,竟是如此陌生和無知。感嘆之餘,認真去思考我該給學生什麼樣的知識,讓我們的下一代能有更多元的思考,於是才有今天大家上的課程。不僅是我,這些都值得大家一起來反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