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優良回應(學期成績+1分)

以下同學對課程的回應具備自己的想法,很棒的回應。學期成績+1分

美二 孫懿柔 19621018 提到...
第六週 10月22日 沉默的天主
課程心得分享

我個人覺得澳門耶穌會教士所認為的「叛教」或許並不能攏統的看成那樣卑微和不堪,
我覺得達到傳教目的有兩種方法,壯烈的殉教很可能帶給當時的日本社會人們一種震驚和感動,進而去深入探討為何信教者甘願為信仰犧牲,還有基督帶給他們如此強大的的信念與力量。
或許當時很多人認為叛教的人不夠勇敢,無法為了信仰忍受酷刑,但是如果以傳教的本質來說,心裡上面對上帝的堅持如果可以因為自己的忍辱存活而為世人帶來更多發揚,或留下貢獻,那麼換個角度想想,反而這種影響方式更為寬廣而深遠。我很想知道在當時是否有這種想法的傳教士?
我想我不會看不起Ferreira無法忍受酷刑這回事,因為就如前面所說,他可以犧牲自己的名聲做更偉大的事情。但是對於之後他為了苟活而寫了批評天主教或者說批評自己原有信仰的書,或者參與了一些日本對天主教徒的宗教審判我,覺得這才是真正所謂的判教,或者說背棄自己的信仰。
除非他之後真的是打從心底覺得信天主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否則我還真看不起他。


美二 簡翊洪 提到...
其實在老師說完遠藤周作的"沉默"後,我就去圖書館把那本書找來讀了。還好是小說的形式,要不那可能我會有馬上還書的衝動。話題拉回那本書,在前面幾章的部份是使用像是書信溝通的方式往返,後來又是西洋傳教士的主觀方式書寫,滿有趣的。用書信的方式帶入,害我還以為是個多人觀點的模式。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讓我對那個日本年輕小伙子一下信教一下又判教的茂吉感到興趣,其實一開始也跟那位年輕傳教士一樣,有點擔心茂吉這個人,但後來又選擇相信他,到最後以為他是個不重要人物,又到最後是個真正的關鍵性人物。這樣的高潮迭起讓我很喜歡,感覺是隨著劇情的推延,不自覺的也跟著一起進入故事裡,我真的對茂吉又愛又恨像傳教士的心情一樣。到了最後我很喜歡結局,雖然教士和大主教一樣(更或是茂吉這類的人物)都判教了,但是我卻覺得他們的選擇是對的,因為上帝的偉大和祂的慈善,所以祂會為他們承受全部的苦痛。正是上帝存在他們心中,所以上帝才會告訴他們,踩下吧,踩下吧。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上帝的偉大,而不是像路上亂傳教的人讓我到害怕(因為自己本來不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但被亂傳教的人嚇到,害我到後來更相信自己的信仰了=..=),總之,我是有那麼點能聽的下去有關上帝的事,它不再是告訴我上帝創造萬物的事,而是上帝的慈愛。

美二李宜倩 提到...
第六週 沉默的天主
心得分享

明文禁教後,傳教的活動轉入地下化。
融合佛道的瑪利亞觀音、佛像背部有十字架雕刻...其多樣化有著極大的彈性,這樣的情況雖然頗令人遺憾傳統體制和新文化介入之衝突,卻也延伸出獨特並機智的當代文化。
其中談及日本當時每年皆有人殉教,這樣壯烈的舉動或許乍看下不甚明智,也使人感嘆教徒之狹隘固執...當我看到以在十字路口安排踏繪這樣的形式來補抓教徒,霎那間,以自身去相及,若我見著了信教者舉步踐踏他們心目中的神,與其意識到他們的能伸能縮,我想,當下我必定不再相信這個宗教了。
判教的界定我不甚了解,但我相信對於某部份教徒而言,他們的堅毅也留下了時代的索引,例如長崎二十六聖人殉教...當然,也讓我們對於當時的磨擦、反動、融合有了更鮮明的畫面。

美二李宜倩 提到...
宗教信仰和傳統規條總是隱形中包含巨大的制約力。
雖然許多時候人們認為宗教為精神寄託、傳統禮制也有了多元發展,然,其內心的矛盾絕不只是僅僅無法掙脫舊有邏輯思考那樣情緒性。我個人以為,其影響力遠大於明文之律則規範,不容挑戰的權威性與長久以來建立的時代重鎮,縱使類似情況不斷重演,背後的壓制依然巨大無比。


美二吳美萱 提到...
為了讓宗教的聲威更加遠播,信眾更加廣大,於是融合了不同文化背景、宗教的文化就產物此產生,瑪利亞觀音(我從小到大居住的地方-鹽水,也有一間中西融合的天主堂,裡面有一尊聖母媽祖,背後的那幅最後的晚餐裡的十二門徒也是孔子士大夫的形象,而門口也是一對中國味十足的石獅子,不知道是否也是耶穌會在後來到台灣傳教也一併採取的手段,或是是其他基督或天主不同派別的傳教方式)、佛像背部有十字架雕刻...,以現今的角度來看,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激盪出來的各種歷史事件,都是另一種獨特的璀璨文化的呈現,確實是留下許多耐人尋味的藝術作品,和可被探討切入的多元角度去研究討論,但反之當時,在一些虔誠的的教徒角度,他們心裡對這樣的行為會是怎樣的想法,這真的是把他們崇高的信仰做了一個最好的發揚嗎?還是他們的宗教是被褻瀆了呢?把他們尊為圭臬的、神聖的宗教,以各種想的到的方法、形式形象化的和當時在多數西方人眼中仍是未知的、神祕的、無解的東方結合,究竟這樣只是為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勢力拓展又或真的是為了宗教的發揚光大而結合,他們是如此的信奉教義,如此的遵守,究竟是宗教背叛了他們抑或是他們誤解了宗教,這種矛盾交錯的心理,相信相對的也是存在東方人的眼中吧!他們總是如此無奈的被迫接受一些自認高尚的、神聖的事物而被迫放棄甚或被同化的結合。他們似乎是沒有該震驚的權力,只能被要求有發自內心感動去相信神!


舞貫四簡麟懿 提到...
其實天主教一直給我一種奇異的印象
在天主教的信仰中
總是神愛世人
但既不是像十字軍東征那樣的所謂宗教性聖戰
(這時是要說到孰可忍孰不可忍嗎?)
為什麼傳教士想利用大砲來爭取傳教的利益
難道他們不認為這項技術會帶來死亡嗎

但在之前
如王徵這樣的例子
天主教的"戒條"
可以讓原為儒家的他這樣自責不已
相信來往於三教之中的他
追求的是宗教的最純粹理念--至善
因此讓他義無反顧的投入天主的行列
(當然,宗教的旁支末節引他步入死亡,既可泣又可惜)

像這樣帶來死亡
又阻止死亡的情形
為什麼不會發生在中國的"三教"(一任自然?)

(三教彼此的戒條似乎是可以通融或相通的)

優良提問(學期成績+1分)

以下優良提問,學期成績+1分
同學提問時可以就文化交流與衝突至融合等角度思考,另請注意錯別字問題。目前已有不少同學完成至少三次的提問,請尚未提問同學儘快思考提問。

美二吳美萱 提到...
看完了故事的大鋼,心中當然產生了不少對於各個衝突的時代背景下所發展的悲劇顧是有極大的感概和哀傷,也不免去思考為何人總是會在不斷的再看似不同卻又相同無異的悲劇中輪迴,王徵對自己自身的精神寄託跟信仰真的已然確立嗎?不說王徵,是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直不斷的追尋和推翻能使自己信奉為準則的一套模式呢?又或只是在不斷的衝擊中替自己編織了一段段能說服自己的理論?這種過程往往使人疑惑,看似無解但著實有趣。因為不論是自己抑或是外在逼使自己去想去提問不就是這種過程的一種呈現嗎?
(請注意錯別字~~)

美二 孫懿柔 19621018 提到...
由於天主教的教理在王徵的心目中,初期主要停留在形而上的思想層次,之後因沒有子嗣而違背十誡而私下取妾,這種天、儒之間的矛盾在當時帶給受洗的士大夫很大的折磨,而且最後大都是深根柢固的中國傳統和儒家文化迫使他們以自殺盡節。現代的華人區天主教信奉者應該也會面臨到類似的矛盾,那教士教條和信徒生長的傳統文化之間是用捨麼方法來達到平衡?


美二 孫懿柔 提到...

一.既然保護印地安人免於壓榨的後果會導致 西班牙的農奴制被破壞,使原有的經濟利益遭受損害,那為何西班牙國王PhilipIII當初仍如此重視以及支持耶穌會較是所主張的「印地安人應被解放並擁有自由」,並且還同意將印地安人聚集於特定區域,使其受到保護?

二.為何耶穌會在巴拉圭設立的保護區時實行共有財產制?
宣稱區內的土地、村民的財物都是「上帝的財產」,皆為整個村落共同擁有?
在歐洲有此種經濟機制為共有制的例子嗎?
還是這是特別針對印地安人,希望藉此為他們生活帶來保障而有機會促成更多印地安人信教?


美一 陳芷若 提到...
這對老師來說可能是個笨問題,但一直讓我不解,在課堂上老師有說過,那段殖民活動除了要奪取財富、土地、勞工,也為了宗教(宗教改革),可是想改變腐敗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可以只在歐洲改革,為何要特別請一批傳教士到殖民地傳教呢?


美ㄧ 田永欣 提到...
請問老師~過往淺薄所學,西班牙在中南美的利益主要來自於在當地栽種熱帶經濟作物,而由於外來疾病"天花"的流行造成印地安人的大量死亡,其所需的勞力轉由引進黑人所取代。
1.那耶穌會士的保護措施實施(集中以避免農奴制的過度勞役),是保護他們免於受西班牙的何種壓榨呢?(已非是勞力需求大的熱栽?)
2.又,由此集中措施的實施,可讓西班牙殖民者獲得何種補償嗎?
3.耶穌會士為何會採取"共產制度"為其管理手法呢? 謝謝老師~

美一 黃琬婷 提到...
印象中,在西方宗教的歷史中,常常會發生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在崇高的宗教名義號召以及至高的權力下的行動,事實上卻是充滿偏見和醜陋的屠殺。在經歷這麼多的歷史事件下,為何基督教/天主教還能在西方維持它不可動搖的地位?


劇四 李慧玲 提到...
由Sepe率領的印地安士兵,是為了不讓家園變成葡萄牙的領地而戰吧,但諷刺的是他們最後被西葡聯軍(且西班牙人佔多數)屠殺。對西班牙來說,這批印地安人只是破壞西葡和平的障礙嗎?西班牙國王Philip Ⅲ曾宣稱「印地安人擁有與西班牙人相同的自由」,這對西班牙的人民來說有任何影響力嗎?
文章中可看到宗教與政治互相影響,請問16、17世紀歐洲的政教關係?


美一 王築軒 提到...
生命和文化永遠是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
西班牙國王既然宣稱自己愛好和平,為何不能先撤離駐美洲的軍隊?


戲四 張凱琪 提到...
耶穌會傳教士保護印度安人的方式,是否也成為一種對他們固有文化的破壞?就像荷蘭人和原住民一樣,之後美國也有蓄黑奴的制度他們也有這樣的保留區措施嗎?

美一 郭光玲 提到...
天主教為何對王徵有如此大的影響?
畢竟他還是在中國傳統的思維下長大,
又為什麼可以如此忠烈為此事送命?
(因為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並不覺得那麼嚴重,還是是因為時代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