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12/31課程筆記

【「德昇」號沈船慘劇-續上週課程】
1822年,「德昇」號從AMOY(廈門)出發,欲將船上滿載的貨物載往南洋。當時中國的船是帆船,深受季風風向的影響,所以冬天才能順著北風往南行。「德昇」號為了能及早抵巴達維亞,成為第一艘到達的商船,貨物可以賣到最好的價錢。船長選擇了一條較為短的直逕路線,行駛從未走過的陌生水路。不料竟在印尼爪哇海域觸礁沈船(Gaspar Island附近),船身長約50公尺的德昇號,目前仍沈在海底。船難的同時,巧遇載著鴉片的英國貨輪(Indiana號)經過,救起190名受難的人,當時船上載有約2000名的乘客與船員,近1800名罹難,人數超過1912年的鐵達尼號(死亡約1500人)。可想見發生船難時的景像有多恐佈,而這些人多是赴南洋做苦力討生活的。英國船長因為救人錯過了買賣交易日,貨物無法賣出,為此而傾家蕩產。鴉片與救人,是個多麼弔詭的兩件事!
由於清國是馬上的民族,懼怕人民海上的勢力強過政府,因而規定每艘船桅不得超過3桅。所以,無論船隻的大小,「德昇」號遠遠不及於400多年前鄭和的「寶船」,若論艦隊的規模,更是不及鄭和下西洋的數萬人及百艘船隻來的盛大。

【從當時的南洋看今日的台灣…】
當時往海外發展的人通常不是往東到台灣,就是往南到南洋。那時的南洋是相當的繁榮與興盛,人民認為往南走才是最好的選擇,才會有前景和機會。在金門,以前有能力的男人都會到南洋去發展,衣錦歸鄉的華僑都會在家鄉蓋洋房。曾幾何時,近十年來台灣到處可見菲勞或印勞。
這門課很多知識性的內容都可以忘掉,老師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台灣的下一代,能夠有一個很不一樣的世界觀,應該要擁有更多冒險進取的精神,去追尋屬於你們自己的未來,去追尋屬於台灣的未來。如果沒有這樣的企圖心,你們的下一代恐怕成為下一個”台勞”。歷史是殘酷的,短短幾十年,風水輪流轉,不要認為歷史不會翻轉。

【龍與獅對望的世界】
本學期最後一個課題是1793年的中英關係。
1792年,英皇喬治三世派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來中國,希望能拓展與中國的貿易,他是第一位正式到中國的英國特使,自此揭開近代此兩大帝國相互接觸、認識乃至於衝突的序幕。來到中國後,馬戛爾尼不願對乾隆皇帝三跪九叩。後來1840年,中國發生了影響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關鍵戰役--鴉片戰爭。戰爭結束後,當時世界重要的政治領袖,美國總統小亞當斯曾說:鴉片戰爭的癥結不在鴉片,而是跟”下跪與否”有關,也就是說與英國特使如何覲見乾隆皇帝有關。
中國的歷史學家認為馬戛爾尼是三跪九叩,雙膝下跪地覲見乾隆皇帝,但是英國的歷史學家說是單膝下跪,而法國的說法則為磕頭並雙膝下跪。對於眾說紛紜的說法,如何揭開這200多年的世紀之謎?答案將會和所有之前的說法都不同。除了少數當事人外,沒有任何人知道真相為何?為何會如此呢?過去的歷史學家其實並不將追求真相當成是唯一的目標。從這個事件來看,是歷史的印象在主導後面歷史的發展,是大家的認知在主導,而這個認知並非是真相。
中國在西元1700年左右,約康熙末年開始禁教,天主教及傳教士被驅逐,但仍有許多人祕密的在中國傳教,如湖北磨盤山社區的天主教世界。磨盤山的教會將40.50人偷偷送到義大利一個中國書院裡學神學,以便將來能再回到中國傳教。英國的使節團便從義大利找了4個人來隨團當傳譯及教中文。其中3人到廣州後逃跑,只有李自標1人全程跟隨。而全船上只有1位小孩—多瑪斯當東(George Thomas Staunton )學會中文,根據斯當東的日記,找到了許多寶貴的線索。這個數百人的使節團有如調查團,成員除了水手、船員外,還包括軍人、工程師、植物學家、醫師、畫家、科學家….等。其中有位職業科學家James Diwiddie,靠著他所擁有的科學知識維生,這是當時中國不曾聽聞的事。他帶著大量的科學儀器要去說服中國人,大英帝國的物質文明遠遠超過中華帝國,也印証了西方人主導世界500年的原因。
(下週待續…)

「補充資訊」:
1. 全世界最大的網站:http://www.abebooks.com/,是全世界數萬家書店共同的平台,同時網內有一億冊書流通出售。
2. 黃一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的覲禮之爭>,第七十八本,第一分,民國96年,3月。
參考完整全文http://ylh.theweb.org.tw/uploadfiles/paper202_0.pdf
或課程部落格中黃老師講義〈印象與真相:英使馬戛爾尼覲禮之爭新探〉。